行业动态 / 正文
全电发票再升级!企业面临三大挑战
随着国家税务总局“金税四期”工程的上线,税务数据作为税务管理链条的核心地位逐渐凸显。在“互联网+税务”“专票电子化”等政策的持续推进下,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(以下简称“全电发票”)试点范围的扩大也势在必行。

全电发票推广后,我国将正式从“以票管税”迈入“以数治税”的新阶段,这亦是税务管理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。


全电时代,企业面临三大挑战


全电发票作为国家“以数治税”财税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,对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。


转变传统 让企业数据资产管理升级


根据国家档案局相关政策规定,纳税人仅使用全电发票电子件进行报销入账归档的,可以不再另以纸质形式保存。纳税人如果需要以全电发票的纸质打印件作为报销入账归档依据的,应当同时保存全电发票电子件。


如何让电子数据无纸化,纸质单据电子化,这需要企业前置布局完整的全电发票报销、入账、归档、调阅等发票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。


提升发票合规管理水平,降低税务风险


全电发票取消了票面限额,推行“授信总额度管理”方案,开票额度会根据纳税人税务合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,企业一旦出现税务合规或信用问题,将会相应降低授信额度。尤其在发票入账、报销审核等环节,企业需加强风控建设,规避重复入账、篡改红冲等不合规风险。


构建数智化发票管理系统成必然


新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运行后,企业不再需要预先领取专用税控设备,登录全国电子发票服务平台,就可以进行发票的开具、交付等操作,带来更大便利的同时,发票开具数量也将骤增,对企业发票管理系统的数智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
既是机遇,又是挑战


全电发票推行,企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更大的挑战,此次,国家继续扩大试点范围,希望通过“去介质、去版式、要素化、标签化、授信制、赋码制”等全电发票的特性,提高发票与税务环节的业务效率,驱动企业推进业财税一体化。


同时,这不仅是对进项发票管理的变化,也带来了会计核算、财务管理与会计档案的巨变。票单证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,也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,通过系统化、规范化的管理,加强系统建设,有助于提升企业风险防范、经营决策等层面的数字化能力,撬动企业的财税数字化转型。


企业有以下几点建议:


1、积极响应国家“全电发票”的政策,提高企业财务数字化能力,根据政策要求完成系统的升级,提升发票合规管理水平,降低税务风险。


2、提高数字化票单证的基础管理水平,打破企业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,加强风控与管理能力。


3、推进企业业财税的融合。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,打通业务部门、财务部门、税务部门和生态合作伙伴各链条,实现部门间数据的流转与同步,让数据为企业的决策赋能,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。


4、根据当前趋势,企业作为受票单位的用票工作已先于开票工作被触发。虽然部分企业暂时无需具备开具全电发票的能力,但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,提前部署好全电发票的解决方案,实现全电发票自动化获取、归集、查验、勾选等能力,避免影响业务的正常展开。


悦报销也将加速技术和行业的融合,帮助企业建设、完善并根据金税四期发展实时迭代销项开票、进项用票、费用控制、纳税申报、风险控制、电子入账凭证、电子会计档案等系统,实现自动化、数字化票单证管理能力;帮助企业对接财务核算、共享中心以及其他各类现有系统,打通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实践;帮助企业建设适配各个品牌。各类系统的统一电子文件和电子数据交互底座,全面打通内外部数据孤岛,提升企业跨系统、跨板块、跨机构、跨生态电子文件和数据自动化共享控制和交互能力;帮助企业以发票数据为核心,建立数字化管理与合规风控能力,赋能业财税融融合升级。